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,也是健康的第一道防线。当皮肤出现破溃、溃疡时,不仅影响外观,更可能是内在疾病的信号。北京市石景山八大处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郭健博士指出,溃疡性皮肤病种类繁多,病因复杂,需要及早明确诊断并采取规范治疗。
中医对溃疡性皮肤病的认识
郭健博士师从广安门医院刘瓦利教授、西苑医院姚春海教授,深得名医真传。他从中医角度解释道,皮肤溃疡属于中医“疮疡”范畴,其病机主要与“正气不足,邪气壅盛”有关。中医认为,脾主肌肉,肺主皮毛,溃疡的发生与脾胃虚弱、气血不足密切相关,加之外感毒邪,导致局部气血运行失常,肌肤失养,从而形成溃疡。
“辨证求因,审因论治”是中医治疗溃疡性皮肤病的核心思想。郭健博士在临床中注重整体与局部相结合,既重视溃疡局部的处理,更注重患者全身状态的调理,这正是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皮肤病的独特优势。
关于五大常见溃疡性皮肤病,中医如是看待:
1. 溃疡性皮肤结核——正气亏虚,毒邪内侵
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,多见于面部、颈部等暴露部位。表现为深在性溃疡,边缘潜行,基底为苍白色肉芽组织。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正气亏虚,感染痨虫所致。治疗当扶正祛邪,益气健脾的同时配合抗痨治疗。
2. 坏疽性脓皮病——湿热毒盛,气血壅滞
病因不明,可能与免疫异常有关。溃疡疼痛明显,边缘不规则,常伴有发热、关节痛等全身症状。中医辨证多属湿热毒盛,气血壅滞。治疗以清热利湿、凉血解毒为主,常用五味消毒饮合犀角地黄汤加减。
3. 皮肤炭疽——疫毒外袭,毒陷营血
由炭疽杆菌引起,多有病畜接触史。初为丘疹或水疱,很快形成溃疡,周围有明显水肿。中医认为这是疫毒外袭,毒陷营血的重症。需要及时采用清热解毒、凉血化瘀的治法,同时配合现代医学的抗生素治疗。
4. 梅毒性溃疡——毒邪内蕴,伤阴耗气
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,常见于二期梅毒。溃疡基底洁净,有软骨样硬度。中医认为这是毒邪内蕴,伤阴耗气所致。治疗需解毒驱梅,同时注重扶正固本。
5. 白塞病——肝肾阴虚,虚火上炎
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,白塞病以口腔溃疡、生殖器溃疡和眼炎为特征。中医认为本病与肝肾阴虚、虚火上炎有关。治疗注重滋补肝肾、滋阴降火,常用知柏地黄汤加减。
中医疗法整体调节,扶正祛邪
"中医不仅治溃疡,更治得溃疡的人。"郭健博士强调,通过辨证施治,调理患者全身机能状态,增强机体修复能力。对于久治不愈的溃疡,注重健脾益气、补血生肌;对于湿热蕴结型,侧重清热利湿、解毒排脓。
除内服中药外,郭健博士擅长运用外用药物治疗。如用生肌玉红膏促进肉芽生长;金黄散消肿解毒;对于腐肉不脱者,用九一丹提脓祛腐。
“一人一方,一病一方”是中医治疗的特色。郭健博士通过详细问诊、舌诊、脉诊,准确辨证分型。对气血两虚型采用十全大补汤加减;对湿热蕴结型采用草薢渗湿汤化裁,确保每个患者都能得到最适宜的治疗方案。
中医药治疗不仅促进溃疡愈合,更通过调理体质,减少复发。郭健博士在临床中注重愈后调理,通过健脾益气、滋补肝肾等治法,巩固疗效,预防复发。
中医建议:早诊断、早治疗
郭健博士建议:出现皮肤溃疡应及时就医,明确诊断是关键。治疗期间要保持创面清洁,避免搔抓;饮食宜清淡,忌食辛辣刺激之物;注意休息,避免过度劳累。对于免疫相关性疾病引起的溃疡,更要注重整体调理,标本兼治。
责任编辑:王怡萱(EN097)
股票配资平台官网平台网址,实盘杠杆,杠杆炒股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